實施十大工程 企業成“十二五”節能減排主力軍
為确保“十二五”節能減排約束性目标的實現,國務院日前發布《節能減排“十二五”規劃》。《規劃》部署了“十二五”期間我國節能減排的工作任務,明确投入23660億元實施十大節能減排工程,并提出多項保障《規劃》實施的措施。
“科技創新是《規劃》目标任務完成的動力,企業參與是《規劃》目标任務完成的基礎。”中國環境研究院原副院長夏青表示,在《規劃》實施過程中,應堅持科技創新,充分調動企業的積極性。
創新是節能減排的動力
“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産力,也是節能減排的第一推動力。”夏青對記者表示,節約能源不是簡單的減少使用,也不能降低人民群衆的生活質量,根本上是要通過采用先進技術提高能源利用效率。
《規劃》顯示,“十一五”期間,我國節能減排工作取得了較大成績。“十一五”期間,我國以能源消費年均6.6%的增速支撐了國民經濟年均11.2%的增長,能源消費彈性系數由“十五”時期的1.04下降到0.59,節約能源6.3億噸标準煤;“十一五”期間,我國單位國内生産總值能耗由“十五”後三年上升9.8%轉為下降19.1%,二氧化硫和化學需氧量排放總量分别由“十五”後三年上升32.3%、3.5%轉為下降14.29%、12.45%。
“這些成績的取得均是科技創新的成果。”夏青說。但他同時告訴記者,目前我國在節能減排方面的創新能力還有待提高,“我國節能減排方面的許多成果是通過技術改造和集成創新實現的,這樣的創新并不能從根本上改變我國在節能減排方面的被動局面。要從根本上改變我國在節能減排工作中的被動,必須增強原始創新能力,在節能減排重大發明上有所突破”。
“在節能減排創新工作上,我們要加快建立節能減排的技術支撐體系,選擇一批關系全局的重大技術項目,攻克一批共性和關鍵技術,引進消化吸收一批國外先進節能減排技術和管理經驗。”清華大學産業發展與環境治理研究中心研究員陳玲表示,應該把科技創新放在突出位置,切實提高科技對環境保護的支撐能力;把自主創新與引進消化吸收結合起來,力争在共性技術、關鍵技術、核心技術上取得突破;千方百計用好現有人才,創造條件吸引國内外優秀人才,培養和造就一支高水平的環境科研隊伍。
陳玲同時表示,國家有關部門和地方相關科技計劃和專項中,應加大對節能減排科技研發的支持力度。通過科技創新和技術進步,為節能減排提供強大而持久的動力。
企業是節能減排的主力
“企業是節能減排的主力軍,沒有企業的參與,節能減排就是一句空話。”夏青表示,國家應在财稅、資金支持上向企業傾斜,以提高企業的科技創新能力。
《規劃》明确,“十二五”期間,我國将投入23660億元實施十大節能減排工程。“無論是節能改造工程還是節能技術産業化示範工程,都離不開企業的參與。”夏青說,在這23660億元的投入中,國家應更多地向企業傾斜,鼓勵企業建立自己的研發中心,開發出更具市場潛力的産品,而不是将更多資金撥付給高校和科研院所,因為企業始終處在節能減排的第一線,更知道市場需要什麼。
“節能産業市場發展空間很大。《規劃》出台對市場是一個積極的引導,對整個行業的發展大有益處。”北京天箭星節能技術有限公司市場營銷經理杜凱峰告訴記者,該公司去年産值增長率達30%,未來将進一步擴大規模,做多手準備。
杜凱峰表示,希望在《規劃》的基礎上,相關部門能進一步完善法規,将政策落到實處。他以節能産品為例說,目前節能産品的标準還不夠完善。“天箭星是高新技術企業,産品擁有國際專利,而市場上很多企業的産品不符合行業标準,節能效果也不好,但由于價格便宜,所以并不缺市場。”因此,相關部門應盡快制定出台相關标準,讓所有企業在規範公平的環境中發展。
作為節能減排的重要領域,節能服務也是十大節能減排工程的重點。《規劃》提出,到2015年,建立比較完善的節能服務體系,節能服務公司發展到2000多家,其中龍頭骨幹企業達到20家;節能服務産業總産值達到3000億元,從業人員達到50萬人。“十二五”時期形成6000萬噸标準煤的節能能力。
“目前節能産業發展很好。”中國節能協會節能服務産業委員會主任助理孫小亮表示。根據中國節能協會節能服務産業委員會發布的《2011中國節能服務産業年度報告》,截至2011年年底,全國從事節能服務業務的企業近3900家,節能服務産業産值首次突破1000億元。“節能服務企業正朝着專業性和綜合性兩個方向發展,這兩個方向都有很好的發展前景”。
财稅政策作用明顯
“節約資源和保護環境是我國的基本國策,推進節能減排工作,加快建設資源節約型、環境友好型社會是我國經濟社會發展的重大戰略任務。”陳玲表示,《規劃》的出台對“十二五”期間我國節能環保産業的發展具有舉足輕重的作用,意味着一直處于探路摸索時期的節能環保産業進入真正的實施階段。
陳玲分析說,在當前内外部經濟形勢走弱的背景下,把節能減排作為轉變發展方式和加強宏觀調控的重要抓手,将是穩增長的重要引擎。特别是在經濟增速持續放緩的情況下,節能減排将成為轉方式的重要推動力,在這方面财政政策将發揮積極作用。
在如何運用财稅政策方面,夏青認為,政府不僅要有财政投入,而且還要通過稅收激勵政策,刺激清潔能源消費,促進産業結構優化和升級。另外,節能減排不應隻針對企業,還應通過稅收政策,刺激節能環保産品的市場需求,擴大企業的盈利空間,從而鼓勵企業加強節能減排。
《規劃》指出,在制定實施國家有關發展戰略、專項規劃、産業政策以及财政、稅收、金融、價格和土地等政策過程中,要體現節能減排要求,發展目标要與節能減排約束性指标銜接,政策措施要有利于推進節能減排。